长大了我们会发现,以前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现在有些已经不感兴趣了。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人生有七个年龄阶段,而食欲也会随着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下面让我们针对这七个阶段的食欲进行一个健康饮食习惯介绍。
第一阶段(0-10岁)
这个年龄阶段属于儿童时期,身体生长发育很快,这个时期的饮食习惯很可能会延续到成年,因此有很多肥胖的孩子长大后依旧肥胖。
小孩子不喜欢吃蔬菜类特定食物,如果家长们采用让孩子反复品尝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并且接受一些原本不喜欢的食物,避免日后挑食。挑食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当然,不挑食的同时还需要学会控制食物份量。有些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光盘行动”的思想,这样很容易让小孩失去追随食欲和饥饿信号的能力而导致他们暴饮暴食。
第二阶段(10-20岁)
这个阶段属于青少年时期,年轻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营养不良。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对食物的注意力不能很集中,很容易食欲不振,饱一餐饿一餐。所以这个阶段我们一定要按时用餐,尽量避免那些不好的饮食习惯。
第三阶段(20-30岁)
这个阶段的人已成年,从还在上学的大学生到为人父母,生活会有各种压力,促使我们体重增加。
当我们进食少于能量需求时,身体会发出强烈的食欲信号,那些不能一次吃个够的心理暗示全部瘫痪,导致过量进食,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控制进食的量,确保适量用餐。
第四阶段(30-40岁)
这个年龄阶段,工作生活带来的挑战让80%的人食欲和饮食习惯发生改变,要么暴饮暴食,要么食欲不振,没有胃口。
所以,这个阶段我们不能任意放纵饮食的欲望,更不能把暴饮暴食当成调节压力的捷径。
第五阶段(40-50岁)
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出现“三高”、营养失衡、体重不均、肠胃疾病缠身的困扰,但还是不愿意作出改变,继续吃着我们“喜欢”的东西。

这个阶段的我们一定要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还要经常锻炼身体。
第六阶段(50-60岁)
这个阶段,我们的肌肉以每年以0.5%-1%的速度开始流失,身体活动减少,摄入蛋白质过少以及女性的更年期都会加速肌肉的流失,这被称为肌少症(sarcopenia)。

健康、多样化的个性饮食和运动对于减缓衰老是至关重要的,而老年人对既满足美味、富含高蛋白又价格划算的饮食需求,未被老龄市场以及行业所重视。
第七阶段(60-70岁以后)
如今,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长很快,一项重大挑战是维持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否则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年老体弱的社会。

首先,营养充足非常重要,因为老年人会更容易没有食欲并且缺乏饥饿感,进食量也就相对减少,这时候营养再跟不上,身体就会更加虚弱。
当然,食欲减退也可能是疾病引起,例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的影响。也就是认知症,下面我们来概括一下认知症老人出现食欲不振的几点原因:
疼痛:患有认知症的人时常伴有身体疼痛,这可能影响进食。
进食困难:这可能是认知症老人不愿意进食或中途放弃吃饭的原因之一。
药物:老人服用药物可能导致食欲的变化。
缺乏运动:如果老人白天不太活跃,他们可能没有饥饿感。
便秘:导致人感到腹部肿胀或恶心,使老人不太有想吃的欲望。
——阿尔茨海默症协会《poor appetite and Alzheimer's disease》
饮食是一种社会文化,但如果失去伴侣或家人,独自进食会影响一个人从食物中获得愉悦感。再加上老年体征的其他影响,如吞咽问题、牙齿问题、味觉和嗅觉的缺失,都会降低我们对进食的欲望。只有清楚了解了这些状况,才能调整好我们的饮食习惯,从而才能保障我们的健康。